首页 > 代表风采

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深刻内涵——记市人大代表金玉琴

发布日期:2019-01-07 10:34信息来源:黟县人大办 阅读次数: 字体:【   收藏

    金玉琴,女,布依族,1974年2月出生,贵州福泉人,200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学学历。曾先后荣获黄山市劳动模范、全国妇女“双学双比”女能手、黄山市“十大女杰”、“三八红旗手”和首届十佳“青年创业之星”、安徽省劳动模范、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省第八、九、十届党代表、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,现任洪星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自1992年从贵州远嫁红光,一直扎根山区,心系群众,牢记使命,解百姓之忧、排群众之难,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为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踏实的工作,践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深刻内涵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创新思路,促进事业发展。金玉琴是一名布依族黔妹子,1992年经亲戚介绍,她从贵州省福泉县嫁到黟县洪星乡红光村。有着过人胆魄和远见的她,看到这里满山的木竹资源和乡亲们困惑的眼光,她的心揪紧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,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海中产生了:不能让这么好的资源白白浪费掉,不如创办一个木制品加工厂,提高木材附加值,让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。说干就干,她先作通了公婆的思想,得到了长辈的支持,又说服丈夫帮助她来共同实现这一计划。在初步摸清当地木竹原材资源、市场行情、产品结构和销售情况的前提下,金玉琴抓住国家鼓励和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,自筹资金10万元,于1998年9月正式注册了全县第一家少数民族个私企业——黄山市黟县金元木竹制品工艺厂。建厂初期,由于产品结构的单一和市场信息的缺乏,企业一度举步为艰,在市场经济中大浪淘沙,适者生存。身为厂长的金玉琴深知自身的差距,小作坊经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,“小打小闹”固然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搏得一席之地,但科技水平低下、管理落后和产品结构单一的弊病也渐渐显露。于是,她一方面,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扩大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改造,提高科技含量。2005年下半年,在当地乡政府的牵线搭桥下,先后与东北双盛和浙江安吉万荣公司成功洽谈联营项目。投资35万元新建精制、烘烤车间,新增无级变速砂光机器1台、压刨机床2台及其他机械生产设备。2008年下半年,又投资120万元,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,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;另一方面为了扩大企业的市场和知名度,起初她与丈夫一同跟其他企业的销售员学习跑市场、拉客户。经过数月的努力,积累了几家固定的客户,她的劲头更足了,便独自一人多次赴江苏、河南、北京及东北地区推销企业产品。企业的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,持续发展。企业从创建之初的不足10人、固定资产仅7.5万元,年产值不到10万元的家庭作坊小型加工厂,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100余人,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万元,上交国家税金33万余万元,产品远销日本、澳大利亚和江、浙、沪及本省周边地区,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。2010年金玉琴又把目光投向了高山生态养殖上,探索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林业产业化路子,利用林场现有的2636亩生态经济林山场的有利资源,到2012年已投资60余万元,开发高山生态多元养殖黄牛、山羊和土鸡。将传统养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,实现放养和网养相结合的规模养殖;既降低了林区苗木的草害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率,减少农药的使用量,减轻幼林抚育的强度,使排泄物培植土壤,变废为宝,净化自然环境;又为农村贫困家庭和贫困妇女增加了就业机会,帮助和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繁荣山区农村经济,推动山区发展生态养殖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。为解决茶农“品质优但茶难卖”难题,她依托金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筹集资金,新建了黟金茶厂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流转了农户的800多亩茶园,统一管理,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,统一施用有机化,统一加工制作……完全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路子,着重把握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,生态保护、社会和谐的三者有机结合。通过抓增强发展意识,优化产业结构;抓技术,提升科技含量;抓市场,拉长产业链条;抓资金,加大投入力度,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,促进了茶农增收。2018年6月,黟金茶叶选送的产品在2018北京茶叶展中被告研究室为“推介产品”,荣获“金奖”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热心公益,承担社会责任。清贫的身世、创业的艰辛,使日子越过越好的金玉琴始终没有忘记办厂初衷。公司每次招工时,她都公布一个特殊条件:家庭困难户、勤劳而致富无门者、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优先招收。如今,公司100名员工中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占一半,女工占三分之二。在公司,金玉琴把员工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,为大家兴建了员工宿舍和食堂,员工年收入人均近2万元,坚持每年征订《安徽日报》、《中国乡镇企业报》和《江淮》等十几种报刊杂志和其它读物供员工阅读学习,不断丰富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政治、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。经过“素质教育”,企业员工如沫春风细雨,让“科技带动生产力,实现与产业最佳结合,创造新时期加工产业的辉煌”逐步成为金元木制品工艺厂全体员工的共识;在村里,公司收购的木材单价比市场价高出50元左右,仅此一项全村村民人均增收200元,而每遇村里兴办公益事业或邻里有困难,金玉琴也总是带头慷慨解囊。公司创办至今,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她经常无偿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当柴禾。村里道路亮化她捐3000元,墩上建桥她捐2000元,村室建设她捐2000元,给学校捐钱,给孤寡老人捐钱;村民生病出意外她总是第一个赶到,出车出钱出力帮忙解决困难,她在村里办的企业用的工人都是村里的老百姓,每年仅发工资就有近百万元。无论受恩或未受恩的村民,都对金玉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今年以来,红光村以创建和谐红光为抓手,开展“村民素质培训”、“农民生产技能培训”、“广场舞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、提升村民素质为目标,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。
       坚定信念,履行代表职责。在担任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党代表和市、县人大代表期间,加强调查研究,结合山区实际,提交了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多个建议,在代表团会议上,积极发言献策,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,较好履行代表参政议政的职责。作为人大代表,金玉琴同志主动学习党在现阶段农村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认真贯彻执行乡党委、政府的决定,恪尽职守,认真履行代表职责。她始终坚持学习,在她的笔记本里都记录每次学习的心得体会;通过提升村民素质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,全面提升村民素质,美化村容村貌;她通过跑单位向省、市、县有关单位争取项目资金,完成了村道路硬化2条,建成村合作社1个。不断加强完善村规章制度建设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8万元。2012年依托一事一议、扶贫开发、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了墩上组林区道路硬化,妇女留守儿童之家项目,完成体育健身工程项目,完成村民活动中心,老年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项目,村主要干线按照路灯30盏完成全村亮化工程。

      “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”,“一户致富不算富,共同致富才算富”,挥洒辛勤致富汗水的金玉琴代表总是这样说。